Q1
何謂有機農業?
有機農業是一種較不污染環境、不破壞生態,並能提供消費者健康與安全農產品的生產方式。有機農業之定義因各國法律之規定而不同,隨著農業技術的演變,有機農業法規的要求亦漸趨嚴格。有機農業有時亦被稱為生態農業、低投入農業、生物農業、動態農業、自然農法、再生農業、替代農業、或永續農業之一種。各國法律或農業協會所使用的名稱或定義經常不同,例如歐洲聯盟的十二個國家,雖然用相同的管理條例,卻分別採用生態農業、生物農業及有機農業三種名詞作為法律上的稱呼。在台灣,農委會及農林廳則採用「有機農業」一詞。根據農委會的定義:「有機農業是遵守自然資源循環永續利用原則,不允許使用合成化學物質,強調水土資源保育與生態平衡之管理系統,並達到生產自然安全農產品目標之農業。」2007年1月,農委會開始實施「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有機農業」及其產品即納入政府的法律規範。相關規範請參考有機農業資訊網站「驗證與機構」中的「有機農業驗證規範及法規」
Q2
什麼是「有機轉型期」農產品?
簡單說:農作物開始經證機構依驗證程序施行符合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基準之有機栽培管理,至通過有機驗證所需期間短期作物如:蔬菜、稻米需有二年的轉型期,長期作物如多年生之果樹、茶樹等則需三年的轉型期內所生產的農產品這期間尚不能張貼台灣有機農產品標章,可以張貼驗證機構核發的驗證標章,代表農場的所生產的產品已經符合有機認證的規定,消費者仍可放心購買。